第193章 割大姓以补百姓_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
笔趣阁 > 剧透历史:从三国开始 > 第193章 割大姓以补百姓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93章 割大姓以补百姓

  在跟黄门打听了陛下的心情不错后,侯君集松了口气。

  如今虽已经是八月份了,酷烈的阳光依然没有消解的迹象。

  此时侯君集倒是有点想念往年无忧无虑的日子。

  若是在去岁和前岁,这等酷热的气下,陛下定然是会赐冰以消暑的。

  挖窖藏冰当然不是皇家的专利,但被赐冰,至少是能看到自己在陛下心里位置的。

  而今年,啥都没,再加上从后世所知的“老侯被斩首”,这就让侯君集心态不免有点失衡。

  所以陛下交代之事,侯君集也是拖了又拖,就指望着将此事办好,以弥补一些形象,好在如今总算是有一些成果了。

  皇墙脚下的阴凉地避免了侯君集受太阳炙烤,到了太极殿意外见到了已经返回长安的魏征。

  此时的魏征相较于记忆中的样子黑瘦了一点,整个饶气质也显得愈发沉稳。

  “……臣在处理突厥事宜时,薛延陀的夷男可汗多有不法。”

  “多次遣使试探,更是欲贿臣以财宝换突厥勇士,观其动作,乃是自寻死路耳。”

  李世民饶有兴趣:

  “财宝呢?爱卿严词拒绝了?”

  魏征不卑不亢:

  “臣照单全收带回长安,可供陛下查点,以作来日讨伐薛延陀之资。”

  “尔后臣宣夷男可汗行贿之罪、侵占水草之罪,行文并州,出千余精骑击之,斩首两百,掳生口千余,以视陛下惩戒。”

  对魏征的处置之法,李世民大笑:

  “薛延陀宜惩戒,爱卿所作所为甚是恰当。”

  “不过此财宝不妨先借来以征吐谷浑,经略西域还宜耗薛延陀之力。”

  魏征轻轻点头,这类军略并非他之擅长,若是在往常他会尝试给点建议,但如今知晓后世对李靖之夸,魏征觉得在军略上还是多看多问少比较好。

  不过末了,魏征也没忘了一句:

  “陛下改科举之制,乃圣王之举也。”

  对此李世民推辞不受,淡淡道:

  “此制既承先朝遗泽,又受后世点拨,朕何功之有?”

  “若是能以此制选治国之才,奠唐之基,才可谓功。”

  君臣奏对结束后,魏征这才看到侍立在一旁的侯君集。

  对着侯君集也行了一礼,魏征昂首迈步离去,忙了整整半年,他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子。

  不过魏征倒是感觉颇为奇怪,怎么刚才自己和潞国公见礼的时候,潞国公竟想躲开?

  不管是论官还是论爵,任大将军封潞国公的侯君集都是要远超于他,因此魏征才主动见礼,但怎么对方的表现如此奇怪?

  但这些都是事,魏征很快便将此事丢开,而是惦记起来了西市的几家吃食。

  大吃一顿,再喝上些许美酒,睡个好觉,这是他如今最想做的事情。

  目送魏征走远,侯君集这才在李世民狐疑的目光中从怀里掏出一本书,呈递了过来:

  “臣不负大家所托,如今已成书矣。”

  饶有兴趣的接了过来,李世民念出了扉页的书名:

  “屈突季来传?”

  按着书页叹了口气,李世民当然是记得屈突这个姓氏的。

  屈突仲通,或者屈突通,前隋大将,兵败潼关被俘之后投唐,入秦王府,颇受李世民重用。

  平王世充论功第一,考虑到老将军的威望,李世民登基后拜右仆射,委其镇守洛阳,最终贞观二年病死任上。

  摆摆手示意侯君集不用在意,李世民翻开了书。

  而这一看便是一个时辰过去,期间太极殿静悄悄,一些进来呈送公文的内侍也被侯君集以眼神勒令等在殿门处。

  而等到侯君集都觉得腿有一点发麻时,便听到李世民赞了一句:

  “好!”

  李世民熟读史书,但这本《屈突季来传》却完全不一样,其故事梗概也并不复杂。

  一个有着汉人母亲的胡儿,在母亲的教导下折服胡人兄弟,并依靠勇武和脑子最终成了部落的首领。

  适逢乱世,最终投隋,成了同出一族的屈突通麾下的亲将,击突厥时他身先士卒,在潼关时他服将军投秦王李世民。

  破王世充时他巧献计,最终功成名就封侯得爵,并在晚年再回辽东,将母亲的坟墓迁回汉地。

  合上书,李世民依然觉得回味悠长,主角虽是胡儿,但在母亲的教育下却有了一颗汉心。

  生活描绘上也是层层递进。

  投隋之后的知书达理生活也与辽东梦寐野蛮的生活形成对比。

  隋的索民无度,也与开唐后的休养生息形成对比。

 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,这些民间的书人确实有几分实力。

  “这屈突季来还活着吗?朕倒是想见见了。”

  侯君集尴尬摆摆手道: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